從身體的氣血循環角度來看,當頸部僵硬及頸椎錯位時,頭部的供血不足,神經傳導出現障礙,長期累積的結果,就容易出現以上的疾病。 頸痛的常見成因包括慢性勞損,坐立姿勢不良,平日又缺乏運動,久坐不動,加常工作缺乏肩頸動作,引致肌肉拉緊痙攣,可引發脊椎骨移位,或肌肉發炎,或壓迫神經線,最終引發肩頸疼痛,上肢或手指麻痹,活動受限。 脊醫蔡美真指,冬天氣溫低,肌肉收縮,拉緊的肌肉令關節不能維持正常運作,甚至引致關節錯位,頸痛腰痛自然加劇,活動能力受阻。 突如其來的打噴嚏動作,頸背前後急擺,也會拉傷肌肉,痛楚加劇。
另外,也要避免過度負重,提背過重的背包或長時間背背包於同一邊,若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話,不要用脖子夾著話筒,可考慮用耳機式聽筒,更要避免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 足太陽膀胱經筋,由眼內角一路沿著頭頂向後經過頸部、背部、腰部,一直延伸到臀部、足跟、足小趾,是包覆在脊椎兩旁極重要的經筋系統。 透過上述這兩種運動,可以延展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筋,讓膀胱經經氣通暢,預防落枕;並能維持脊椎關節的靈活度以及韌帶的彈性;也可以改善長期久坐導致僵硬緊繃不已的頸背部筋膜。 總是這裡痠、那裡痛找人按摩後,緊繃痠痛的感覺卻沒辦法完全消除? 頸椎病可以說是人的宿命,原因來自於頸椎原本結構的脆弱,再加上現代人不分性別、年齡,由於長時間固定在不當的頭頸姿勢下工作,壓力過大,飲食不注意,日積月累自然造成頸椎不當的負荷,導致頭頸部受傷。 過分挺胸收腹容易過猶不及,造成骨盆前傾的問題,白領一族宜選擇有靠背的椅子,或在椅子上加上坐墊,背部緊貼靠背,讓脊椎自然地形成S形。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李維哲提醒,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須注意:
最後,站立時,雙腳應平均受力,忌三七步站姿,左右負荷不均,導致骨盆歪斜。 久坐、駝背、圓肩及彎腰等等一天8小時不良姿勢不止會令頸緊膊痛,而且更會改變頸椎的弧度,使其變得筆直並限制脊椎關節的活動,久而久之造成關節損耗,導致椎間盤突出及骨關節炎、骨刺等症狀。 除了頸椎痛、肩頸痛或頸痛之外,亦十分有可能因為肩頸肌肉緊繃而導致偏頭痛。 「電腦症候群」這名詞其實是一個統稱,涉及的是頸、背、腰、手腕的錯位和疼痛,總的而言是現代人使用電腦時姿勢不正確造成的,所以稱為「症候群」。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上半部的胸椎(第一至第七節)錯位,可以彎腰,但上背部的彎度會受阻,若下半部胸椎(第八至第十二節)錯位則彎腰的度數更小。 胸椎錯位亦會引起腰痛、髖關節痛、膝腫痛、踝關節痛、 骶髂關節和臀部外側肌肉疼痛,下蹲時兩膝會有高低之別。
有很多患者以肩部疼痛爲主訴症狀,容易被誤診爲肩周炎,但其實即使有典型的肩周炎表現,也與頸椎病密切相關,肩部痛在早期疼痛劇烈,爲灼痛、刺痛感,慢性期爲痠痛、隱痛。 突出、脱出的髓核及骨贅,尤其遇到椎管發育性狹窄的病人,就會出現相應的症狀與體徵。 不能過高或過低,應以睡在枕頭上不使頸項扭曲為原則,使頸椎保持正常的生理狀態,防止引起或加速頸椎的退變。 一般枕頭的高低,以枕頭的直徑上下徑為宜,枕於頭後下的項部為宜。 過去大家對椎間盤可能比較有印象,但這次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頸椎和頸椎相連的部份,除了椎間盤,還有上、下兩組「小面關節」。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頸椎紓緩法
頸椎病患者常與寒冷、潮濕等季節氣候變化有關,寒冬會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有礙血液循環與組織代謝,外出應戴圍巾或穿高領衣服等,預防頸部受寒。 工作1-2小時左右,讓頭頸部向前後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輕柔、緩慢,以達到各個方向的最大活動範圍為準,緩解頸椎關節的疲勞。 頸椎病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由於各種勞損、外傷及隨年紀增長逐漸形成頸椎問題。 頸椎病可分為:軟組織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與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五型,其中軟組織型頸椎病通常是較初期的頸椎病,又稱為「頸型頸椎病」。 一天還沒走完,你是不是已經在電腦前面扭扭脖子,捏捏肩膀,伸展背部,覺得肩頸又硬又痛,掛在脖子上的頭好像水泥那麼重,讓脖子怎樣都直不起來。 在到藥房買痠痛貼布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什麼是「頸椎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例如:骨刺、脊椎滑脫移位、椎間盤突出等,都是屬因年齡增長而罹患人數增加的頸椎病。 這一些「頸椎症候群」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痺證」,常因慢性勞損、外傷或體弱導致氣血運行失常,經脈痺阻不通,進而誘發肢體筋骨出現疼痛及麻木的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表示,男子2個月前改求助中醫科,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3周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大幅減輕,疼痛指數從7分降到1分,最重要的是,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消失。 2個月前至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求診,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三周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大幅減輕,疼痛指數從7分降到1分,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再也不需服止痛藥,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 雖然頸椎錯位的幅度一般不大,但是是頸椎小關節囊內有微小移位的情況下 … 與寰椎組成的關節正常位置偏移,引起的症狀體徵,稱寰樞關節錯位症。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頸椎錯位可致肌萎
許多飽受「頸椎病」折磨的患者會拿著各種檢查報告來門診,泣訴他們長年累月看過一科又一科的醫師、做過各式各樣的檢查,結果,大部分醫師都會告訴他們檢查看起來「都還算正常」,或只是「輕微退化」,甚至直接說是「心理問題、精神問題」。 雖然沒有人的身體能永遠處在完美正確的姿勢上,但若偏離正確的姿勢越久越遠,身體的肌肉關節就會承受不正常的壓力、累積代謝廢物,也越容易產生痠痛問題。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老年人的頸源性耳鳴多見於頸椎慢性勞損者,耳鳴多呈雙側性、持續性,可逐漸發展為重聽或耳聾。 雖然頸椎X光檢查可見到老年性頸源性耳鳴患者骨刺增生的現象,但骨刺並不是造成耳鳴的原因。
例如本身有否長期肩頸痛,甚或只要輕輕按頸部、肌肉也會感到痛楚;另外常「瞓捩頸」,或早上起床頸部特別痛或僵硬,都是頸椎問題的症狀。 而 “常常落枕”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通常只是導致疼痛爆炸的最後一根稻草,表示你姿勢不良太久了,而爆發出突然的頸椎急性疼痛 卡住問題。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Photos放大顯示(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4歲蔡女士間歇性頸部疼痛10多年,後因照顧生病的母親、加上家事繁多又開始出現頸部、頭部疼痛,甚至嚴重的睡眠障礙,後來還陸續出現左上肢麻木感、食慾變差、胸…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低頭划手機 「頸椎症候群」6大方法不惡化!
卧牀休息在頸部肌肉放鬆, 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卧牀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 、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復。 所以頸椎間盤突出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適當參加工作. 頸椎症候群有很多分型,若與頸部肌肉群、肌筋膜、關節韌帶發炎有關,則容易肩頸痠痛、落枕、頭痛。 若與頸椎的神經根受壓迫有關,則會有手臂、手指麻木異常感。
不少人或會四出求醫,但檢查後卻發現一切正常,沒有腫瘤,也不是血管堵塞,頭痛原因依舊找不出,唯有繼續服止痛藥。 筋膜系統在長時間處於壓力過大或不平衡狀態下,便無法正常將細胞內的不良代謝物順利排出,不良代謝物持續在筋膜層堆疊累積造成發炎,最終形成筋膜沾黏、鈣化、纖維化等現象,進而造成病患的疼痛與各種不適反應。 頸部構造位於前方的是氣管、大動脈、大靜脈等結構,位於後方的主要是骨骼系統──脊椎,神經系統──脊髓,及活動伸展系統──肌肉及筋膜等軟組織構造。 耳鳴這個國際間公認難治的疾病,除了一般民眾,可能就連許多醫師都會直覺地認為不外乎是耳內或腦內出了問題。 因此當耳鳴病患到醫院就診時,大多都是先進行聽力檢查、腦幹傳導檢查、鼓室張力檢查、核磁共振(MRI)檢查等項目。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8種人」最容易得糖尿病!專家示警6前兆 脖子黑黑小心了
20多歲從事銷售的陳先生(化名)因感到頭暈、頭痛、難集中精神及站不直,向物理治療師求診,發現是頸椎錯位,脊椎情況較40歲的人更差。 陳以為是工時長、常低頭所致,自此工作時特別留心,並持續找物理治療師治療。 雖然每次治療後情況有改善,但過幾天覆診卻又惡化,細問下,原來他每晚會躺在床上,頭挨着床頭板打機,並維持姿勢半小時至一小時,才是問題主因。 床上用手機 要坐直 ,不少人只關注工作姿勢對脊椎造成的影響,忽略睡前小習慣也會帶來大問題。
- 這類病人頸、肩、上背連至手臂、手指的不適症狀,李維哲說,通常源自於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工作負重太過,使頸部肌肉與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壓力升高,導致頸椎退化加速,甚至有脫位、突出及長骨刺的現象,甚至連頭痛也是由頸部問題所引起。
- 每塊脊椎骨與其上方和下方的脊椎骨都要連接起來,就是靠椎間盤和往上與往下的兩組小面關節,當有椎間盤退化,代表椎間盤受壓迫,變矮,就很像三腳椅歪斜了一腳,連帶影響到小面關節的連接。
- 背肩胛神經自第五節頸神經根分出,往下延伸支配著提肩胛肌,以促成肩胛骨上舉和內夾等動作。
- 中老年人所患上的頸椎退化症,可能因為頸椎移位而造成腦供血不足,令其頭痛、頭暈、視力受阻,甚至眩暈、噁心、嘔吐、耳鳴、重聽、眼部痙攣等症狀。
- 簡易的檢查方法是,低頭時,醫師用肉眼及手指觀察患者的脊椎棘突是否有排列在一直線上;或者患者在做頸部屈、伸、側彎活動時,如果出現某些方向活動較受限,就有可能是頸椎小面關節的問題。
- ●第一種為單純頸部出現不適症狀:此時若是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僅頸部痠痛的強度增加,更會出現第二種神經根症狀。
- 治療方面,可以超聲波加熱軟組織,緩解疼痛及肌肉痙攣,或以脊科牽引機將錯位矯正。
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許多中藥有補益肝腎的效果,服用之後能有強健筋骨的效果,像是骨碎補、續斷、杜仲、牛膝;而一些補益氣血的藥物,如當歸、熟地、白芍、黨參,則能改善關節的血液循環,讓筋骨柔軟有彈性。 另外,龜鹿二仙膠因為能滋補腎精氣血,所以服用後能強化骨質,預防駝背以及頸椎曲線變得過度僵直。 這些藥物搭配使用,不但可以改善肩頸痠痛,也能預防頸椎的退化。 陳先生的問題源於頸部附近的肌肉韌帶長期緊繃,因此,針灸處方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選擇風池穴、完骨穴及頸部的華佗夾脊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特定穴位。
上頸椎錯位症候群: 疾病百科
如頭痛是非搏動性 (non-pulsating),單邊如前額/側額/眼框/後尾枕痛,同時有頸痛及頸部活動幅度減少,或頭痛會跟隨頸部活動或不適增加,就有可能是頸源性頭痛。 頸源性頭痛特徵是從頸椎或頸部軟組織轉移到頭部的慢性單側頭部疼痛。 俗話說「坐乎正,才會得人疼」、「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意即平日就得保持正確姿勢,才能遠離痠痛。 道理很簡單、明白,但就是很多人做不到,導致產生許許多多的低頭族、烏龜脖、猿人族。 使用手機、平板,也是盡量「以機就眼」,避免低頭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