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街33號 內容大綱
本身是建築工程師的九龍城區議員張仁康認為舊樓已「內外俱傷」,算是危樓。 而生锈鋼筋、物料含高鹽分、樓宇暗斜,「啟明街嘅舊樓好似患咗絕症咁,點都醫唔番,市建局應該主導回收重建。」他又指毗鄰舊樓即將拆卸,餘下舊樓頓失依靠,便有機會冧樓。 市區重建局宣佈重建項目後,並非即時安置或補償給區內居民,而受影響的住宅租戶更需要等待業主先出售單位給市建局,才有機會獲得安置或補償。 在深水埗東京街/福榮街重建項目,有居民等待了超過五年仍未有安置,而大廈樓宇由於長期沒有再做維修,外牆及單位內部均出現石屎剥落的情況,險釀成人命傷亡,但市建局仍然拒絕先對居民安置,被質疑是要「玩死居民」。 啟明街33號 迫遷事件引起基層租戶的連串抗爭,要求修改市區重建局的政策漏洞。 順寧道重建關注組發起一項「尋找市建局董事會主席張震遠」的行動,於2009年12月30日起,以馬拉松方式接力尋人,逢星期一、三、五,關注組及聲援者在午飯時間到市建局樓下尋找張震遠,要求接信及承諾修改政策漏洞,行動直至次年1月22日張震遠於總部地下接收迫遷租戶信件後方結束。
- 另外,由於市建局在發展項目的公契中列明收取管理人酬金為大廈開支的百份之十,變相盡可能谷大大廈支出,以賺取更多管理人酬金,亦令管理費居高不下。
- 同年12月,為了協助增加香港土地供應,市區重建局表示於未來5年將會加快重建步伐。
- 市建局去年中公布春田街/崇志街發展計劃,首次撤回原先項目,將掘頭路一併納入,以新項目取代,令地盤面積擴大一倍。
- 同時,新建的車輛迴旋處亦會因闊度、高度等設計問題而令到消防車無法利用迴旋處進入該通道。
- 被迫遷的小店潮汕美食老闆娘受訪時指,小商戶面對驟如其來的迫遷,除了往後生計堪虞外,還需要應付各項結業支出,只是員工的遺散費,就可能周轉不靈,而市建局的補償卻隨時要在結業數年後才發放,根本無助舒緩燃眉之急。
- 即使現時有部份唐樓的戶主會夾錢聘請清潔工每天清理梯間的家居垃圾,但這不包括梯間及天台的大型雜物。
- 在2016年5月,市建局公布將開展重建計劃,同時建議把春田街永久封閉以納入發展計劃,並在原春田街的北部提供車輛迴旋處,而崇志街一段路則進行擴闊工程。
鑑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希望加快市區重建,於2001年通過《市區重建局條例》及成立市區重建局,職責包括加速舊區重建、促進復修樓齡較高樓宇、修葺保育具有歷史或者建築價值的樓宇,並且透過改善舊區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而生銹鋼筋、物料含高鹽分、樓宇暗斜,「啟明街嘅舊樓好似患咗絕症咁,點都醫唔番,市建局應該主導回收重建。」他又指毗鄰舊樓即將拆卸,餘下舊樓頓失依靠,便有機會冧樓。 1964年,當時我們仍是新生互助會,我們在土瓜灣啟明街設立首間男性過渡期宿舍,為一群無家可歸的康復者提供一個恆常的居所。 啟明街33號 1975年,我們於屯門新發邨開設另一間男性過渡期宿舍,定名為屯門宿舍,是本會首間設立於公共屋邨的過渡期宿舍。 1982年6月,元洲邨事件反映出協助精神病患者康復,不但是個別康復者的福利,更是保障社區免受隱藏個案危害的重要元素,因此我們積極推動興建特定建設過渡期宿舍,為康復者提供更完善的住宿服務。 然而,我們第一間標準的過渡期宿舍於1983年在沙田新翠邨開辦時,遭受居民的強烈反對。
2006年4月,市區重建局為籌劃觀塘裕民坊重建項目,首次向居民發行一份名為《觀塘路》的地區報章,報章上列出多名「業主」、「商人」及「街坊」支持重建工作,惟被香港傳媒揭發不少人士訪問均為虛構。 計劃範圍包括中西區、灣仔、紅磡/馬頭圍、油麻地、旺角、大角咀、觀塘、深水埗及荃灣。 針對目前多項重建項目均為舊樓重建,不利於整個舊區的重新發展,市區重建局董事會於2015年4月23日開會討論有關於來年的計劃時,非執行董事蔣麗芸提出未來應該多做「舊區重建」,而非「舊樓重建」。 啟明街33號 而另一位非執行董事黃遠輝指出,在會議上討論了市區重建局的長遠策略定位,例如在舊區集中重建項目,令到舊區更新更快可見成效。 為了解決市區老化的問題並改善舊區居民的居住環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7月制定《市區重建局條例》(香港法例第563章),為推行市區更新提供一個新架構。
啟明街33號: 啟明街39號評論
市建局執行董事(商務)馬昭智指,項目將與早前啟動的榮光街項目合併發展,合併後可開闢一條新路,改善交通樽頸問題,有策略性作用。 此外,本組亦得悉於今年1月20日鴻福街20-22號大廈外牆出現大塊石屎剥落掉落在行人道路上(見下圖4.1),幸好沒人受傷,而屋宇署亦即時要求市建局進行外牆維修,反映重建區各棟樓宇結構安全令人憂慮。 新項目地盤面積約一千七百五十平方米,樓宇建於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三年,樓高八層,樓宇有失修問題,並有劏房,涉及一百二十五個業權,估計有一百八十戶家庭居住及約三十個地舖。 市建局執行董事(商務)馬昭智指項目將與早前啟動的榮光街項目合併發展,合併後可開闢一條新路,改善交通樽頸問題,有策略性作用。
長遠來說、我們希望實驗一種、不靠申請資助、普通市民靠自己參與建造公民社會的方法。 我們是來自利東街、順寧道、K20-23、衙前圍村、福榮街、東京街/福榮街、青山道/元州街、通州街等市區重建項目的關注組街坊及支援組義工。 合併後地盤提供1.86萬平方米住宅樓面面積,約3700平方米商業或零售樓面面積,住宅單位數目則由200多個增至約410個,合併地盤可善用整體樓面面積,將現時愛華大廈位置重建成一個300平方米的休憩空間供社區使用。 合併後地盤提供一萬八千六百平方米住宅樓面面積,約三千七百平方米商業或零售樓面面積,住宅單位數目則由二百多個增至約四百一十個,合併地盤可善用整體樓面面積,將現時愛華大廈位置重建成一個三百平方米的休憩空間供社區使用。 市區重建局在土瓜灣收購舊樓重建,製造大量牙籤樓,同時亦對有冧樓危機的舊樓視若無睹! 有專家及立法會議員直指樓宇有倒塌危機,要求市建局及屋宇署採取行動,保障居民安全。
在此情況下先不論非法泊車的問題,這19個泊車位能否滿足全大廈的車主已成為了一大疑問。 其次,市建局的設計取消了裝卸處,而此舉將影響商戶和大型貨櫃車的裝卸。 同時,現時春田街可提供12個公眾泊車位,但新建築物的地下停車場設計卻不能顯著提高泊車位數目,甚至有機會影響商戶和途人泊車需要。 在2017年8月,關注重建的市民要求市建局提交補充資料以釋除疑慮,同時要求市建局改善其計劃的設計,可惜市建局沒有正面回應市民的要求。 重建舊區本應是能惠及居民和改善市民生活的規劃,但是次市建局的回應和設計未能為附近的居民提供有效的緩和措施,同時間相關的政府部門亦未能有效回應市民的憂慮。 啟明街33號 市建局和城規會的舉動不禁令人懷疑他們的決定是否從居民角度出發,憂居民所憂,解居民所困。 最近「紅土」的重建項目市建局近年針對九龍城區推出了不同的重建項目,例如在2017年7月向其中三個重建項目,包括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KC-009)、鴻福街/啟明街發展項目(KC-011)及榮光街發展項目(KC-012)的業主提出收購建議。
他透露,市區重建局方於未來5年計畫投放250億港元進行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等,又會逐步接手香港房屋協會的樓宇復修工作,預計涉及6千7百幢樓宇,惠及約23萬個單位的業主。 對於兩個項目為何未有合併發展,市建局執行董事(商務)馬昭智解釋,今次項目原先涉及需求主導申請,但未能集齊所需業權,故由市建局主導重建。 另外,他強調項目是當區重建發展的一塊重要拼圖,主要是改善交通樽頸狀況,連同較早前在九龍城區的4個項目,5個項目的新建道路將貫通環安街及隆德街,亦方便車輛轉入啟明街。
啟明街33號: 住戶居住環境惡化調查報告
同年5月,市區重建局通過「需求主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重建模式的執行框架;該重建模式是香港政府於同年2月公布的新《市區重建策略》的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同年8月,通過其藝術文化支援政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根據市區重建局2010至11年進行的統計,在香港市區內樓齡逾50年的樓宇有逾4,000幢。 本報委託香港公正行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賴達明,帶同紅外線掃描器、導電感應器、水平尺、鹽分度計及試紙等在有關樓宇進行測量,發現舊樓有四大危機,包括大廈外牆嚴重滲水、單位鋼筋生銹外露、樓宇出現暗斜及建築物料含鹽分。 啟明街33號 申請人可聯絡主診醫生或社會工作員為其作出轉介,並經由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辦理申請手續。 合適的申請人會獲安排入住;住宿期間,個案工作員會定期與服務使用者及其家人商議進度,並因應情況及需要一同商議離舍計劃。
市建局從2016年3月開展了共6項有關住宅發展的計劃,當中包括春田街/崇志街發展計劃,而其中受影響的範圍包括春田街2至24號和鶴園街2至4號,受影響的業權約70個、共83戶。 此外,春田街、崇志街部分路段和鶴園街的行人路段均納入重建範圍。 在2016年5月,市建局公布將開展重建計劃,同時建議把春田街永久封閉以納入發展計劃,並在原春田街的北部提供車輛迴旋處,而崇志街一段路則進行擴闊工程。 啟明街33號 根據市建局的設計,以上計劃主要為住宅發展用途,而低層則是作商業用途,即在商業平台上興建一幢住宅大廈,並附設地下停車場。 該樓宇將有39層,當中34層為住宅用途並提供約310個單位;商業平台將佔3層,會所和地下停車場各佔一層。
一項在土瓜灣重建項目進行的社區調查亦發現,在市建局宣佈重建後,重建項目內的居住環境急促惡化,包括唐樓照明系統損壞、衛生及治安情況惡化、樓宇失修惡化等問題。 重建項目內的治安亦引來居民憂慮,有受重建影響居民組成的關注組在2016年11月舉辦記招,批評市建局在成功收購重建區內物業後,以粗鐵鏈鎖起物業閘門,並貼上告示列明單位已被收購,更會拆爛部分已收購單位,令舊樓形同廢墟,手法十分高調,招引賊人犯案,令尚未搬離的住戶不安。 相同問題在往後重建區仍有一直發生,而在關注團體爭取多年後,市區重建局在2017年6月才宣佈推出一項優化措施,指在收購物業前被業主迫遷的小商戶亦可以申請一筆「營商特惠津貼」的補償。 然而,新措施的推行並沒有舒緩重建區內舖租戶的迫遷狀況,在兩個月後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重建項目即發生大規模的迫遷事件,位於庇利街單數3至21號中,有近一半或以上的小店均分別被業主要求終止租約。 在2012年2月,順寧道重建關注組於市區重建局新重建項目的社會影響評估中發現了一項名為「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的新措施,聲稱會賠償給被迫遷租戶,但在順寧道重建關注組去信追問市建局細節後,發現在申請條件上十分苛刻,批評是刻意令被迫遷租戶難以申請。
啟明街33號: 啟明街39號附近配套設施
啟明市場外觀格局延續日治時期,但民國57年(1968年)間,木造的啟明市場發生火災,所幸火勢快速被撲滅,僅有甲棟、乙棟約莫四、五間店鋪被燒毀,其餘棟尚保存安好,甲、乙棟只得重新改建。 民國62年(1973年),丙、丁棟被拆除,其餘空間則新建成鋼筋混凝土的兩層樓含一層地下室的建築,即為現貌。 新建的啟明市場地下室被一間雜貨店租用,即「中信超級市場」,亦是全澎湖第一間超級市場;而二樓曾出租予「海神西餐廳」,當年甚至提供現場民歌點播服務。 啟明街33號 近年市局重建局發展的項目,管理費都高於私人住宅,如煥然壹居管理費呎租達港幣4元。 另外,由於市建局在發展項目的公契中列明收取管理人酬金為大廈開支的百份之十,變相盡可能谷大大廈支出,以賺取更多管理人酬金,亦令管理費居高不下。
發牌委員會已於這專題網站公布截至2021年3月31日就「截算前骨灰安置所」的指明文書申請在其中幾個主要範疇提交文件的狀況。 發牌委員會經審視了申請人在上述限期屆滿時就暫免法律責任書申請提交文件∕資料的情況,決定停止審核15間在限期屆滿時在一個或多個申請要求範疇沒有提交暫免法律責任書申請所須提交的文件∕資料的暫免法律責任書申請。 就靈灰方舟提交的指明文書申請並沒有就申請涉及的私營骨灰安置所提供任何具體資料及證明文件,該申請已退回予申請人。 截至2018年3月29日完結時,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收到共144間私營骨灰安置所提交的指明文書申請。 遠揚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其他營造業, 遠揚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民國71 年,主要從事營建水泥相關業;擁有為數不少的客戶群。 本公司擁有優秀的經營團隊,秉持著『誠勤僕慎』的經營理念,追求企業永續經營及成長;除整體營運穩定外,獲利狀況也逐年提昇,是國內績優廠商之一。
- 每間宿舍可提供40-42個住宿名額,為需要中度照顧的康復者,提供以「復元為本」及開放式的過渡期社區住宿服務,讓他們在專業團隊、家人、朋輩及公眾的尊重和支持下全面發展,提昇個人的生活質素,達致身、心、靈康泰的生活模式。
- 市建局指合併地盤可善用空間,避免牙籤樓單幢發展,又可為市民提供300平方米公共休憩空間,全面打造小區發展,預計項目可於2026/27年完成。
- 啟明市場位在馬公港市區地帶,具備商業開發價值,馬公市公所原訂民國80年(1991年)間,舊承租戶租期屆滿,擬轉售攤鋪位予原承租戶,但因〈台灣省零售市場管理規則〉有「不得讓售」的明文規定,但此之前,承租戶私底下早有轉賣、讓渡、出租等行為,積習已深,牽涉人數者眾,亦有繼承情事,造成後續在產權整合有實務上的難度。
- 有關處理已售出的龕位的安排,請參閱寶福山(不包括妙景堂)的牌照申請人提交而獲發牌委員會接納的行動方案。
- 無疑地,造成問題的部份成因是少數住戶缺乏公德意識,沒有考慮到雜物棄置對其他尚未搬走的住戶造成的困擾,但是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機,沒有考慮到政策擾民,亦未有制訂相關措施確保重建戶搬離時不會遺棄雜物於唐樓公共地方,讓其他尚在區內居住的重建戶飽受政策失誤之害,市建局亦應負上責任。
- 長遠來說、我們希望實驗一種、不靠申請資助、普通市民靠自己參與建造公民社會的方法。
雜物堆積累增,皆因重建項目落實及收購後,開始有住戶遷出,而市建局要求住戶搬遷前須將單位交吉(即清空單位所有雜物),否則將扣減部份補償金,結果導致有住戶搬遷時將家中大型雜物如傢俱棄置於樓梯口或天台。 無疑地,造成問題的部份成因是少數住戶缺乏公德意識,沒有考慮到雜物棄置對其他尚未搬走的住戶造成的困擾,但是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機,沒有考慮到政策擾民,亦未有制訂相關措施確保重建戶搬離時不會遺棄雜物於唐樓公共地方,讓其他尚在區內居住的重建戶飽受政策失誤之害,市建局亦應負上責任。 市建局現時進行重建,資訊卻極不透明,受影響居民既無法掌握重建項目進度,亦擔心權益受損,缺乏保障。 故一群受土瓜灣重建影響的居民和關注重建的義工市民於2017年12月正式成立土瓜灣重建區住戶、商舖關注組,希望讓街坊能互相支援,團結爭取應有權益。 市建局於2016年至2017年期間接連於土瓜灣開展五個重建項目,這五個重建項目由馬頭圍道/庇利街直落至土瓜灣道/銀漢街,互相毗鄰。 土瓜灣重建項目雖然開展超過一年,但根據深水埗東京街/福榮街項目的經驗,部份受影響租戶及天台戶受市建局重建困擾五年,至今仍未得到安置,故土瓜灣受影響重建戶的安置問題預計在短期內亦未得到解決。
啟明街33號: 啟明五金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市建局人員在區內進行凍結人口調查,地盤總面積近6600平方米,範圍包括馬頭圍道、土瓜灣道部分單數門號、玉成街、部分的鴻福街及啟明街,受影響業權約560個,包括約830個住宅單位及90個地舖。 市建局向啟明街41至51號單號樓宇,提出以每呎10968元收購,業主有75日考慮是否接受。 啟明街33號 新項目地盤面積約1750平方米,樓宇建於1958至1963年,樓高8層,樓宇有失修問題,並有劏房,涉及125個業權、估計有180戶家庭居住及約30個地舖。
有專家及立法會議員直指樓宇有倒塌危機,並要求市建局及屋宇署採取行動,保障居民安全。 本網頁所載的資料,旨在就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收到的指明文書申請,為公眾提供有關資訊。 啟明街33號 有關處理已售出的龕位的安排,請參閱寶福山(不包括妙景堂)的牌照申請人提交而獲發牌委員會接納的行動方案。
經過兩年來連串的宣傳和公眾教育活動後,新翠宿舍終於1986年正式入伙,隨後的宿舍亦陸續開設於博康、竹園、石籬邨。 住宅自住業主可選擇現金補償,或以現金補償購置重建項目內新發展物業的「樓換樓」住宅單位或同區「樓換樓」單位或在啟德發展區的單位。 【Now新聞台】市建局宣布展開土瓜灣道榮光街重建項目,預計重建後提供900個中小型單位,但暫時無計劃發展為首置單位,預計2032年落成。 啟明街33號 舊區街坊自主促組是一個全義工組織,沒有任何背景的資金,沒有任何政黨背景。 我們所有人都是拿工餘、學餘,甚至是利 用上班上學時的午飯/休息時間來進行組織工作。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1,750,年齡中位數為 40.7歲。 重建後預計可提供900個中小型單位及超過5500平方米樓面面積,作政府、機構及社福設施用途,項目預計2032年落成。 啟明街51號早前被屋宇署確認是危樓,連同隔壁兩棟結構相連的樓宇需要清拆。 【now新聞台】市建局開出土瓜灣啟明街需求主導重建項目的收購價,呎價大約1萬元,低於業主早前提出的12000元,有居民表示不滿。 啟明街33號 有租戶街坊表示,現時唐樓雜物堆積的問題只會持續惡化,對尚未獲安置(甚至隨時等待數年)的住戶造成莫大困擾。 即使現時有部份唐樓的戶主會夾錢聘請清潔工每天清理梯間的家居垃圾,但這不包括梯間及天台的大型雜物。 如要另覓大型清潔或搬運公司定期清理大型雜物,並非一般居住於舊區街坊可負擔,而市建局現時已是土瓜灣重建項目的大業主,理應對此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