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轉讓契8大優勢2024!內含無償轉讓契絕密資料

能夠足不出戶取得物業資訊固然方便,但不論是想買樓或租樓,都要切記不可只依賴單一資訊便作出決定,網上廣告花多眼亂,消費者應多作比較,並多加留意當中細節。 地產代理應注意,物業廣告中顯示的放盤價必須與賣方所指示的一致。 紀律委員會決定譴責該地產代理,合共罰款港幣4000元,並在其牌照上附加條件,要求他在12個月內取得持續專業進修計劃之下核心科目的12個學分。 如果代價(consideration)一欄顯示為「nil」或「-」,甚至是空白,大部分銀行都會當作送契樓處理,準買家們必須要警惕。 按揭有各式各樣奇難雜症,大部分都可以拆解,總有銀行願意幫忙——於筆者經驗中,唯獨「送契」問題最為棘手,五年限期未過,大部分銀行均不會受理。 部份業主即使已經贖契,也會重新進行翻按,並把借出的物資金放在「按揭儲蓄掛鈎戶口」內以抵銷利息開支,但同時間樓契也可抵押在銀行上。

  • 不過,假設按揭成數不變,拉低物業估值會令按揭貸款額下調。
  • 第1標準第2部稅率相當於2016年11月5日前適用的「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
  • 要找出物業的真正市價,業主可向銀行或公證行申請物業估價,以最低者作為內部轉讓售價。

由2016年11月5日起,「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分為第1部及第2部稅率。 無償轉讓契 第1標準第1部稅率適用於住宅物業而第1標準第2部稅率適用於非住宅物業及某些在2013年2月23日或之後但在2016年11月5日前就取得住宅物業所簽立的文書。 第1標準第2部稅率相當於2016年11月5日前適用的「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

無償轉讓契: 以「轉讓契」轉讓物業

買樓要繳付印花稅,樓宇轉名亦一樣,交多少稅款,主要視乎物業售價或價值。 送讓契既不能慳稅,又易引起業權問題,一般近親轉讓都是以「轉讓契」的方式操作,受贈人可穩陣收禮,無後顧之憂。 不少人作近親轉讓的原因是想以低成本、最慳稅的方法暫時讓出原有物業,回復首置身份,購入新物業時便可享首置低稅率,毋須繳雙倍印花稅。 如果物業現時為聯名二人持有,將由聯名一方賣給另一方,第一方的原物業持有人可以回復首次置業身份。 有了首次置業身份就可以用較平的第二標準稅率買新的物業。

  • 政府推出的辣招自推出以來一直沒有撤回,現在買多一層樓作投資依然要交15%物業印花稅。
  • 不少人擔心樓宇轉名給另一半後,對方成為合法業權擁有人,可以突然賣樓而毋須知會另一方,在法律上亦沒有方法阻止。
  • 是以, 如果你是賣家, 記的, 一定要在簽臨約前, 事先調查好.
  • 假設物業成交價為零元或遠低於市價,稅局會自行就物業作出物業估價,然後向業主追討相差之印花稅。
  • 而且早前有律師樓被接管,因人手及工序問題,未必能即時把相關契約取出,會出現一些延誤。
  • 不過,就算轉讓交易有填上代價,也要查證是否偏離市價太遠;若果是,買入這物業時,務必小心,如果上手業主破產,五年內債主有權追討這個物業。
  • 此外,曾經有新盤的賣樓條款中,接受買家抵押舊居,在支付10%首期後,發展商會借出120%的貸款,當中90%用作支付新樓的貸款;而餘下30%則用來償還舊樓按揭。

買賣雙方以及任何使用該文書的人須共同及個別負上繳納「額外印花稅」的法律責任。 然而,任何人(該文書的簽立人除外)純粹使用物業文書以查證該物業的業權不會被視作須負上法律責任繳付印花稅。 「送贈契」是指一個並無金錢代價付出的樓宇轉讓契約,受「破產條例」監管,在轉讓時受到一定限制,故必須要三思才「送樓」給他人。

無償轉讓契: 聯名供滿層樓有咩做?財務自由「二周目」:甩名、融資後再投資|1%Anthony

就算沒有deed of gift,如果見到assignment(轉讓契)的consideration(代價)沒有填上銀碼,也是「送契」一種。 可能代理會說,「物業破產不影響按揭」只能視作一個意見參考。 於是她再向代理查詢,但此時代理說,自己可做的已不多。 到後來,代理也表示個案太複雜,唯有交給分區經理處理。

【送契樓】按揭及業權風險睇真啲 無償轉讓契 業主如果想將物業轉予子孫,或夫婦間轉讓,不要以為使用「送讓契」(Deed of gift)轉讓,便能豁免買賣印花稅。 相反,如果是以內部轉讓方式賣樓給身邊人,例如老公以八折價錢轉讓物業予老婆的話,稅率就會以轉讓的價錢計算,反而可能比起送讓契更抵玩。 內部轉讓或近親轉讓的折扣價錢也有一定限制,如果想聲稱物業交易是內部轉讓,但合約上卻寫以一元交易的話,同讓有機會被視為送讓契而非內部轉讓,各位要留意清楚。

無償轉讓契: 用「轉讓契」轉讓物業

「轉讓契」就是形式上以金錢買賣的方式轉讓業權,屬內部轉讓,實際並不涉及資金轉移,故不涉及地產代理,通常由律師辦理手續,定下交易日期,因此需要繳交律師費。 實際上,在地產經紀監管局的規定之下,在處理物業買賣時,買賣雙方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前,經紀需要做土地查冊去了解和物業相關的一些明細,包括物業是否送讓契或有沒有其他特殊情況等。 如果買家在此時發現到物業有異樣就要特別注意小心,考慮清楚是否接受無法申請按揭的限制,或者了解一下物業還有多少年期才能「解凍」。 因此,若想將物業轉予子孫,或夫婦間轉讓,可以考慮以近親轉讓,雖然需要繳交印花稅,但可近親轉讓可享豁免額外印花稅,而送贈契則不獲免。 所謂送契(Deed of Gift),指業主將業權無償送贈予他人,一般是家庭成員之間發生。 作為轉移業權的方式,送契也是正規的途徑,但此類物業的業權會受限於《破產條例》,業權有可能受影響。

物業

放盤價訂明代理可以在放盤價範圍內作廣告宣傳之用,並不是授權代理接受任何要約。 視察物業業主或房東是否容許代理查看物業並會否將物業鑰匙提供於代理保管,以供查看物業之用。 無償轉讓契 無償轉讓契 如果本身按揭由丈夫供,妻子無入息,透過延遲簽署正式買賣合約,丈夫可繼續供按揭,直至妻子有穩定入息後,才正式完成轉名手續。 受贈人如想於這段時間內轉售物業,根據執業通告指引,代理有責任告知準買家該物業為送契樓,並提醒對方送契樓的業權問題易影響按揭批核,多數買家聽到都走避不及。 相反,假若當初按照市價以轉讓契的方式進行近親轉讓,因該項交易乃屬正常物業買賣,交易被視為無效而物業被討回的機會較低。 準買家如想知道心儀物業到底屬轉讓契還是送贈契,可透過網上查冊,查看物業資料,看看過去 5 年的紀錄,是否有「送讓契」(Deed of gift)字眼。

無償轉讓契: 按揭計算機

樓宇轉名的常見做法,是以「轉讓契」轉讓物業,物業買賣中除了簽署買賣合約,還要簽一份「轉讓契」,以確認業權轉讓。 而大部分銀行考慮到送契樓法律程序需時,故一般拒絕為5年內曾簽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的物業批出按揭,大大影響了物業的市場價值。 至於另一種方法,是用「送讓契」方式饋贈單位,成交價將為0元,而即使款額遠低於當時樓價,亦有機會被視作送契樓。 表明定義看來,和「轉讓契」分別不大,但實際條款限制就較為複雜,隨時對日後按揭、稅務及業權均有影響。

另外,轉名例如夫妻轉名後有需要為買方申請銀行按揭的話亦不能將轉讓價壓得太低因為銀行有機會拒絕該按揭申請。 找出估價最低的銀行後以該價訂立為買賣價後再向該行申請按揭。 也有些銀行接受以市價8-9折作為內部轉讓買賣價,不過同樣建議先問清楚顧問避免撞板。 「帶頭盔」做法比較迂迴,筆者首先解釋物業買賣基礎知識。

無償轉讓契: 印花稅收費

整個甩名過程最快可於1至2個月內完成,主要取決於律師樓的處理速度,因銀行批核按揭只須1至2個星期。 但樓價不能偏離市價太遠,否則稅局有權於7年內,追討印花稅差價。 另如定價太低,銀行按揭貸款額亦會下降,未必能套足現金,作為購買第二層樓的首期。 無償轉讓契 另外一種是,「送讓契」送出物業,可用「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的方式無償地送贈物業,即屬「送契樓」。 首先,大家可以到網上 「土地註冊處(俗稱田土廳)」查冊,先了解物業過去5年紀錄有沒有「送讓契」(Deed of gift)的字眼。

程序

這種做法是為了避免欠債人在申請破產之前,刻意把自己的資產轉移,從而逃避還債責任。 相反,假若當初按照市價以轉讓契的方式進行近親樓宇轉名,因該項交易乃屬正常物業買賣,交易被視為無效而物業被討回的機會較低。 無償轉讓契 近親轉讓,即直系親屬之間轉讓業權,定義包括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及仔女。 部分銀行容許以估價行估價為基礎,再調低10至20%作為轉名價。

無償轉讓契: 夫妻轉名: 法律法規

筆者估計,可能是父親代兒子還部分財務貸款,也有可能該項物業實際是由父親出資購入,從而法庭判決父親可以取回原本歸兒子的一半業權。 2023年7月31日之前為發牌3年過渡期,地產代理同業若在過渡期完結後,同時從事以下類別2樣或以上,可能已經可觸犯條例。 「分權共有」就是用百分比來表達出各人持有的業權份數,而每名持有人均有權處理其自己的業權份數,也就衍生所謂的「半契樓」,意即持有部份業權的持有人出售了其持有份數。 不過雖然各人持有的份數並不相同,但其在單位內的「佔用權」卻平等。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