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文所述,一些年青人正面對一個「只可遠觀」的樓市,當市場機制不能良好運作,政府絕對有責任協調理順市場。 「二五」規劃指出,為提升家庭的生育意願,創造多生優育的條件,持續推行家庭友善政策,為婦女提供配套的支援措施,發放生育津貼等。 澳門青年置業 統計局《2021人口普查初步結果》反映了澳門女性人口多於男性的情況持續。 女性人口佔總人口的53.0%;性別比由十年前的92.3下降至88.5,即每100名女性對應88.5名男性,與2011年比較,女性總人口顯著增加25.9%,增幅較男性的20.8%高出5.1%。 首次置業申請免印花稅十五個工作天就已批出,一般嚟講簽咗合約即刻申請,一定趕得切於合約內三十天交印花稅,遲交印花稅除咗交應繳稅款(如樓價超三百萬),仲有過期性罰息及及財政局科處等於所欠稅款三倍之罰款。 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主席譚麗時小姐指出,希望青年人作多方嘗試了解不同 9+2 澳門青年置業 的政策,勇敢落戶大灣區。
經歷疫情後在社會上站穩陣腳已不容易,以現在的薪酬買私樓,除非是父母支持首期,否則上私樓或許只是夢;而全球化加速職業與收入的兩極化,青年世代被推向不穩定的就業、職涯發展與收入狀況下,他們的發展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所以我認為政府更加需要伸出援手。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特區政府多番強調要在穩定樓市的情況下,透過置業階梯去舒緩社會不同階層的住屋需求,我認為政策的原意和構思都是好的。 [摘要]對於政府放寬青年首次置業按揭成數,有地產業界認為不應以樓價區分不同按揭成數,應以面積分級,因樓價十分浮動。 對於政府放寬青年首次置業按揭成數,有地產業界認為不應以樓價區分不同按揭成數,應以面積分級,因樓價十分浮動。 文明社會發展的唯一目的,應該是要改善民生,增加民居生活的幸福。 而城規就是關係到整個城市的發展,政府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理應妥善分配公共資源,例如完善長遠房屋政策,加建經濟房屋,避免出現現在的私樓主導市場局面。
澳門青年置業: MONACO ONE 配套 + 平面圖 + 價單
工聯會青年事務委員會今日(24日)舉行記者會,公布322位青年對於不同政策的意見調查。 結果發現青年最關注房屋政策,其次是增加向上流的機會及作生活與平衡。 該黨認為香港青年置業相當困難,因此政府應制訂更多政策,例如增設「青年首次置業貸款計劃」,降低青年「上車」的難度。 澳門青年置業 對於夾心房屋,受訪青年對政策持有較強的正面態度,並期望夾屋落成後能精確對焦現時青年在置業安居上的困難,並期望政府盡快釋出夾屋定價、准入條件、質量、配套和選址,做好宣講工作,助力青年向上流動。 新青協副理事長陳智榮表示,該會今年在去年研究基礎上,在11月上旬舉行了六場焦點小組訪談,訪問了35名18至39歲青年,以了解他們對現時居住單位的觀感、對置業的看法、置業的考慮因素及對政府房屋政策的意見。
人口結構與產業發展需保持匹配,在社會老齡化與青年勞動力供應不足的相互影響之下,容易造成本地勞動力成本上升、政府社會保障開支增大、青年撫養壓力加重的情況,影響社會長遠可持續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第一,重視人口政策制定工作,賦予特定部門相關職能,系統疏理、研究、制定及統籌澳門人口政策。 第二,人口政策屬長時期及跨範疇的政策,需建立多部門參與的人口政策實施機制,持續評估和推動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集中政府的力量和資源應對人口問題,對人口政策作動態調整、長遠規劃及長期研究。 第三,政府需掌握居民生育水平下降的主因,現時社會上的調查較多以女性的角度出發,未必完全反映整體社會情況,政府需充分研判並協助居民排解相關問題。 新青協今(28)日發佈“澳門青年的住屋期望2021”研究報告。 研究結果顯示,本澳青年仍普遍認為現時樓價過高,置業壓力大,一般青年難以負擔現時樓價。
澳門青年置業: 澳門青年安居置業路在何方(下)一:解决青年置业前景广阔
同時建議當局應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全方位支援香港年青人在創科、文化創意、綠色產業等港人較感興趣的行業發展,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其中有209位,即佔64.9%青年希望政府增設「青年首次置業貸款計劃」。 工聯會青年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鍾燿徽表示,「置業」並非一蹴而成,可先讓青年有個相對穩定的居所,並建議政府可增加青年宿舍及興建更多公屋。
政府若能穩定提供更多房屋供應,才能讓這一代的年輕人感到安心。 根據澳門《2021年第四季人口統計》,截至2021年底,不包括居澳外地僱員及外地學生的澳門本地人口有570,100人,按年增加1.1%,女性佔53.1%。 老年人口 (65歲及以上) 及少年兒童人口 (0-14歲) 分別佔14.6%及17.4%。 本地人口的老年人口撫養比率為21.5%,即約5名成年人口撫養1名老年人口。 國際上,通常把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 按國際標準,澳門已進入高齡社會的發展階段,對金融、社保、勞動力、醫療等負面影響正在浮現。
澳門青年置業: 相關連結
總人口中,本地人口佔83.4%,居澳外地僱員佔13.9%;與2011年比較,本地人口的增幅為17.2%,而居澳外地僱員增幅高達51.8%,是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 申請方式: 須由本人或其受權人辦理 必須遞交文件: 印花稅M/3格式「移轉不動產的特別印花稅申報書」 必須出示文件: 不動產或其權利的移轉文件等資料; 具豁免理據的文件,例如親屬關係證明。 置業方面,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樓市升值潛力是最吸引到灣區置業的因素,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樓市升值潛力是最吸引到灣區置業的因素,其次是居住環境珠海、中山是置業吸引程度評價最高的城市。 特首李家超於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也提出針對青年住屋的部份。 作為區域性的商貿服務平臺,澳門將真誠歡迎海內外工商企業集聚澳門,並將持續優化投資和營商環境,繼續努力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商貿平臺服務,協助投資者開拓商機,讓企業締造雙贏。
- 試過透過後天努力尋找自己興趣完成浸會大學的人工智能及傳媒碩士,在香港成功創業還獲得政府的資助到大灣區發展。
- 在房屋問題上,往往由於其根本--土地資訊不透明,妨礙了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為樓宇炒賣提供了空間,亦間接為貪腐及各項違規情況提供了便利。
- 研究亦發現,在樓價高企的社會現狀下,相較租賃物業居住,「置業」仍然被普遍認為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尤其在組織家庭後,置業帶來的安全感,穩定性與資產的可傳承性,都是青年認可置業必要性的重要考量。
- 澳門不少八零後、九零後的青年,縱使未必經常留意社會時事,都紛紛表現出對未來住屋問題的關注和擔憂,遏炒風、建公屋更成為了部份青年的訴求。
- 吳在權又認為,政府再“出招”調控樓市本意良好,但過早透露,今年一月的住宅成交量已相當於去年全年成交量的百分之十九,平均樓價亦較去年升逾兩成。
- 本地人口的老年人口撫養比率為21.5%,即約5名成年人口撫養1名老年人口。
- 但畢竟樹大有枯枝,難免有一些發展商、房地產中介,在漏洞眾多的特區法律中游竄,一心“賺到盡”,追求最大利潤,漠視社會責任,引起社會的矛盾和對立。
在香港,所有銀行受到金管局的監管所以準買家申請按揭都必須通過壓力測試。 2022年3月政府公佈了新按揭保險計劃放寬了對買家的借貸要求,如果準買家是以首置人士的身份提交申請就可以跳過壓力測試的關卡而依然可以藉到最高90%按揭成數的貸款。 青聯會長羅奕龍感謝特區政府、中聯辦、外交公署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青聯的關心和支持。 未來將從三方面做好青年工作,一是引領廣大青年繼續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傳承和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
澳門青年置業: 印花稅
二是致力解決青年在學業、就業、創業及置業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為青年成長成才成功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繼續帶領澳門青年到深合區實地考察、深入交流、共謀發展,積極推動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原澳門及珠海橫琴資深董事何兆恆亦指,「新街坊」價錢和配套接近完善,相信有效吸引有意到灣區發展的澳人,但疫情持續三年,本澳經濟疲弱,市民口袋空空如也,購置房產並不是剛需,認為市民短期內對「新街坊」推出的反應未必會十分熱烈。 此外,疫情期間,房地產成交量嚴重萎縮,2022年成交量約3,000宗,較2021年下跌逾50%,市民對房地產的購買必要和信心不足,疫情打擊澳門房地產市場的消費信心,市民置業的喜好和習慣亦有所改變。
去年八月,政府對偉龍公屋項目規劃作出調整,轉為夾心房屋,引起青年群體關注,但該項目擱置許久依然沒有推出具體的時間進度表,呼籲政府儘快完成該項目建設,使符合條件的青年早日上樓。 對於步入社會多年的中年或中青而言,置業一直存在壓力,對於剛出社會的青年更是不可言喻的。 每次經屋開隊,勢必萬人空巷,背後的原因,與本澳人口增長、適齡人士組織家庭、私樓樓價高企等多種原因有關。 結婚、家庭人口增長屬於鋼性需求,有市民置業為將來結婚、或家庭結構改變而未雨綢繆,目前,市場以用家為主,炒家甚少,或有心態是,自住兼保值、投資。 新青協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建議政府在未來的公屋政策和設計中,充分關顧報告中提及澳門青年對住屋、置業的期望及訴求,在規劃層面做好選址工作,並完善公屋單位、商舖和配套的設計,打造符合青年人期望的新型公屋。 二是建議政府在設計新社區時,充分吸收當年發展石排灣社區的歷史經驗,生活配套不能“無限期”等待。
澳門青年置業: 澳門青年安居置業路在何方(下)二:夾屋有助減輕青年的置業壓力
對於這些意見,我認為不少的澳門青年的確是身在福中,因為升學選擇太多、眼花繚亂而煩惱的,比未能升學的多得多;懊惱未能投身高薪厚職的,比沒能糊口的也要多得多,更遑論要經歷水、電、食物短缺的艱苦。 因此如何能讓普遍澳門青年都具有足夠的自強意識,實在值得社會各界深思。 但我相信,除了急進和好高騖遠之外,部份青年在置業問題上的擔憂是有實在的原因的。 培育本地人才及引進外地人才是提升社會競爭力的關鍵,亦是人口政策的重要一環。 在人才政策的工作上,建議:第一,發揮本地高等教育院校的優勢,支持本地居民提升學歷及技能水平,鼓勵居民終身學習,提升居民綜合競爭力,助力本地高教市場化發展。 第三,針對本地及外來人才提供相應的服務,如牌照開業快速服務、外來引資、安居政策等,讓人才能留住、能發揮、能成業。
買家要留意除了每月供款,買家還需要預留按揭保費、律師費、裝修等費用。 每個人心裏都一定幻想過自己買樓、幻想過要怎樣的單位、要如何去裝修佈置、什麽色調、怎麽搭配不一樣的家具等。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首次置業相關内容,讓每一個準業主都可以做好萬全準備喜提新樓,實現您的置業夢想。 典禮上,第六屆組織架構成員在賀一誠、鄭新聰的監誓下宣誓就職。 同場舉行「二十大宣講會」,邀請深合區執委會副主任蘇崑以及深合區法律事務局局長鍾頴儀,先後向各界青年宣講「二十大」精神及深入介紹深合區發展現況,增強青年到深合區發展的信心,勉勵青年在建設澳門和深合區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
澳門青年置業: 澳門三十行動聯盟官方網誌
目前本澳樓市存在的不只是簡單的供求失衡問題,新落成樓宇價格與普遍居民購買力嚴重脫鈎,中低價細單位價格飛漲,形成一面倒的賣方市場。 他們有這種擔憂,主要的原因是不信任特區政府有能力和有決心幫他們解決居住問題,亦不信任商界會從「乘機牟利」變為「施以援手」。 澳門青年置業 這種長期的不信任,亦導致在部份年青一代的口中,出現“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地產霸權”等口號。 對於新法下的經濟房屋,一部分受訪青年對“經屋永遠姓經”有所保留,認為相關規定或令經屋資產缺乏抗通脹能力,難達到“階梯向上流動”的效果。
對於理想的每月供款和供款年限,大部分受訪青年期望在五十歲前完成供款,每月的供款額度不超過家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澳門銀行公會會長、立法會議員葉兆佳曾於2020年6月指出,「合資格青年首次置業的按揭成數」措施雖令澳門青年更容易置業,卻也令800萬元以下的住宅物業價格上升,反倒讓800萬元以上豪宅等級的物業價格下跌。 在夾心房屋的消息釋放出來後,我認為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因為有不少年輕人反映,雖然對私樓上樓態度消極,但對政府房屋如經屋或夾屋則抱持希望,所以我認為應該全方位增加各類公共房屋供應,包括社屋、經屋、夾屋,方能有效減輕青年置業的壓力。 我在與不少青年交流時,他們表示能夠過上經濟獨立的生活,並且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屋檐是最大的目標。
澳門青年置業: 澳門青年首次置業2022: 放寬青年首次置業按揭成數最高達九成
【本報訊】澳門青年聯合會第六屆架構成員就職典禮19日下午假澳門漁人碼頭會展中心舉行。 澳門地產總商會會長王世發表示,「新街坊」開售形式尚未有最終定案,但有消息指,「新街坊」項目大概率不會以代理形式銷售,而是開放申請,對報名人數作評估後以抽籤方式決定。 另外,根據統計暨普查局日前公布的最新住宅樓價指數(2021年10月至12月),75至99.9平方米(約807至1,075呎)單位樓價指數升幅達0.4%,也是按面積劃分的單位中最高。 統計局《2021人口普查初步結果》顯示,住戶數目由2011年的共170,769戶上升至2021年的202,700戶,每戶平均成員數目由3.08人減少至2.98人。
老年人口比例亦由2011年的7.2%攀升至12.1%,預期澳門即將進入老齡社會[ 老齡社會:即長者佔人口比例為14%。 就業方面,2/3 受訪者認為前景是最吸引到灣區工作的因素,深圳、珠海、中山是工作 吸引程度評價最高的城市。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 – 黃進達先生 JP 同場亦有舉行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就職典禮,活動吸引超過 120 人到場參觀。
澳門青年置業: 首次置業印花稅澳門
事實上,2009年重開「四厘補貼」後,樓價立刻上揚,變相是政府的公帑補貼轉移到賣家、炒家手中;2010年底“劉十招”推出後,中小型單位都被不同程度地炒高;行政長官於今年四月提出對短期轉手的房產加徵重稅後,炒風似乎有所收斂,但實際法規至今仍未出台。 澳門青年置業 若政府沒有多手準備,因應情況及時出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何能有效和有決心解決問題? 我相信,較為根本的辦法,是切實提出澳門長遠房屋政策規劃的藍圖。
澳門青年置業: 放寬青年首次置業按揭成數最高達九成
在環球經濟出現深度調整的當下,綜合考慮置業人士的供款負擔及防控金融風險,特區政府認為現階段不宜放寬需求管理措施。 然而,政府將動態監察各項經濟及金融指標,持續評估樓市狀況,適時檢討相關措施。 綜合研究所得,新青協倡議政府能夠在未來的公共房屋政策和設計中,充分關顧報告中提及澳門青年對住屋、置業的期望及訴求,在規劃層面做好選址工作,並完善公共房屋單位、商舖和配套的設計,打造符合青年人期望的新型社區。 同時,政府要密切留意青年人對公共房屋需求的變化,在法律條件許可下動態調整各個階級房屋的定價和供給量,加快興建夾心房屋。 一直以來,特區政府因應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持續檢討住宅按揭貸款的按揭成數上限,期間亦作出多次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