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不同作用机制(例如,靶向骨髓细胞或其他免疫逃逸机制)的免疫疗法可能是抗PD疗法更好的组合伴侣。 重要的是,要更好地了解T细胞记忆形成是如何发展和协作的,不仅可以实现强效T细胞反应,还可以构建强大的T细胞记忆,确保持久的免疫反应。 大量证据表明,B7-H1 / PD-1是一种主要的反受体相互作用,可导致临床前和临床环境中免疫反应的抑制(Chen和Han,2015,Ribas和Wolchok,2018,Zou等,2016)。 虽然B7-H1或PD-1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B7-H1/B7-1,PD-1/PD-L2)相互作用,但这些相互作用在人体中的生物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 虽然T细胞是抑制的主要目标,如大多数研究所示,PD途径也可能损害树突状细胞(Yao等,2009)、巨噬细胞(Yao等,2009)和NK细胞(Benson等,2010,Huang等,2015,Vari等,2018)的功能。
肿瘤微环境通常影响DCs不成熟的表型,这些表型不能有效地通过抗原呈递激活T细胞,并通过扩增Tregs进一步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Muenst et al.,2016)。 相反地,传统的I型DCs(CDC1s)可以有效地激活肿瘤引流淋巴结和肿瘤内的CD8+T细胞(Roberts et al., 2016),为在肿瘤微环境中增加这些细胞以改善对ICB的应答提供了治疗的基本原理。 与此一致,NK细胞已被证明通过分泌CCL5和XCL1趋化因子增加cDC1肿瘤浸润(Bottcher et al., 2018),并建议通过靶向这些趋化因子通路作为改善对ICB应答的潜在策略。
免疫治疗法: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相較於手術、放化療透過外力來殺害癌細胞,免疫治療的概念就是利用自體免疫功能來攻擊並殺死癌細胞,人體細胞本有正常生命週期,逐步老化死亡,免疫系統也會協助清除體內老化的細胞。 由於癌細胞會透過特殊的機制躲避免疫細胞的攻擊,免疫治療的原理就是透過藥物阻斷癌細胞的躲避機制,或者想辦法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與活性,重新刺激活化體內的免疫系統,發揮清除或毒殺癌細胞功效。 免疫疗法现在发展十分迅速,短短几年就从实验室走入大众视野,从不被人看好的疗法成为现代的明星,也可能是未来的希望,并且这方面的发展依旧十分迅猛,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给了人们对抗癌症新的可能。 说到癌症这种疾病,可以说是人人谈之色变,癌症以其高死亡率,高危险性,还有难以治愈等问题成为了所有人心头的梦魇。 免疫治疗法 癌症的治疗,在很多人的眼中也无非是手术,放疗,化疗,三种治疗方式。
但细胞因子单独应用,需大剂量,毒副作用强,因此目前认为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或细胞因子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2016年,美国3名复发/难治性ALL患者在JunoTherapeutics(巨诺)关于JCAR015的II期临床试验中死亡,促使美国FDA发布了有关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开发和审批流程的5项综合性法规。 此外,Kite Pharma的KTE-C19(即2020年获批的Tecartus)和Cellectis的UCART123都出现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的事件。 目前已获批的3款CAR-T疗法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了突出的疗效,但是安全性问题也比较突出(图表9)。
免疫治疗法: 中医-相关问题
体液免疫功能缺损患者,其PBM对PWM和SACA刺激的反应降低,产生Ig分泌细胞数正常人显著减少。 在进一步检查这种免疫缺损的原因,则应检查是由B细胞或TH细胞缺损所致,还是由于TS细胞数量或活性增强引起的。 免疫治疗法 临床上一个反复发作的化脓感染,常使医生想到患者是否有免疫缺陷病,一般原发免疫缺陷发病年龄很小,而继发免疫缺陷病人多在30岁以上。 绝大多数免疫缺陷病人多表现为体液和细胞免疫同时受损,所以应全面检查这两方面的功能。 遗憾的是,目前应用的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其结果常难以得出明确结论。
O+Y免疫组合疗法上市,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最早上市的CTLA-4抑制剂创造了很多超过10年的“超级幸存者”,而晚一点进入临床的PD-1抑制剂也开始展现长达数年的持续疗效。 NK细胞(Nature Killer cell)就是“自然杀伤细胞”的简称,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和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甚至很多人将NK细胞比作抗癌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把NK细胞誉为“免疫细胞之王”。 近年来,由于天气异常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饮食结构的变化及人类体质水平的下降,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免疫治疗法: 免疫疗法:定义、作用机制及当前的研究(至2019年7月)
如左旋咪唑在治疗儿童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复发性疱疹性口腔炎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晚期肿瘤病人大多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在手术切除肿瘤后,使用免疫增强药物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减少肿瘤的复发。 在肿瘤放疗和化疗以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损害,使用免疫增强药物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免疫治疗法 免疫治疗法 目前在肿瘤治疗中应和较多的免疫增强药物有卡介苗、香茹多糖、多抗甲素等。
T细胞的不同亚类对环磷酰胺的敏感性不同,TS细胞较敏感,TH细胞稍差。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用免疫增强药物治疗没有明显的疗效。 对某些继发性免疫缺陷,应用免疫增强疗法有一定的效果。
免疫治疗法: 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肝癌(循证与实践相结合)
70年代后期起,陆续发现一些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选择性较好的强免疫抑制作用,主要有环孢素A和FK-506。 抗代谢药用于免疫抑制的抗代谢药主要有嘌呤和嘧啶的类似物,以及叶酸拮抗剂二大类。 前者如硫唑嘌呤,主要通过于干扰DNA复制而起作用;后者有氨甲蝶呤等,主要通过干扰蛋白质合成起作用。 硫唑嘌呤对淋巴细胞作用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因此在器官移植中应用较多。 CAR-T是经过基因工程方法设计的CAR-T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细胞数量达到数十亿之多,再将扩增后的CAR-T细胞注入患者体内,注入之后的T细胞也会在患者体内增殖,并杀死具有相应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 即把肿瘤的相关信息提供给人体内正常存在的具有杀伤性肿瘤活性的细胞,在人体的免疫系统里扮演着类似“雷达”的角色。
另外一种策略则是鉴别生物标记(biomarkers),例如:利用癌细胞上PD-L1的丰富程度或肿瘤里与癌症相关的突变总数,都可以预测出免疫疗法疗效的可能性。 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发现能够完全预测出哪些患者会对免疫疗法起反应以及免疫疗法疗效的生物标记。 免疫疗法的研发主要要依靠创新药企来完成,但是最终获批上市、在医院推广、让更多的患者能够用上好药,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公司的目标是为患者建立个体化诊断、治疗、预后全流程的健康管理。 未来甚至有可能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早期干预,在肿瘤发生的极早期就将其消灭,这正是个体化免疫治疗的巨大优势所在。
免疫治疗法: 免疫疗法对肺癌的正确治疗时机
宿主内在因子在ICB响应中的作用,包括肿瘤遗传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和非免疫组分,已经被广泛研究并且目前仍在积极研究中。 然而,为了充分阐明这些机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微生物菌群、宿主全身因素以及所处环境(暴露组),它们对ICB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均具有显著影响。 未来的研究有必要了解这些因素的个体和集体作用,并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策略,以解决目前与ICB相关的局限性,改善癌症患者的预后。 治疗前肿瘤样本中免疫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已被证实是潜在的预测ICB应答的biomarker。
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irAEs的确有着自己独特的病理。 浸润于肿瘤微环境的其它天然免疫细胞,如NK细胞、中性粒细胞和DCs,可进一步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 肿瘤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显示出促肿瘤和抗肿瘤表型(Shaul and Fridlender., 2018)。 肿瘤相关的DCs的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现的DCs的亚型。
免疫治疗法: 治疗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的要穴,液门穴,你了解多少?
这类导向药物的优点是分子较小,同时如有非特异杀伤不会有严重后果。 机体对变原的免疫应答,可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临床上严重的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时,用激素治疗可取得明显疗效。
- 这种矛盾通过近年的研究发现已经获得了更深入的理解:由肿瘤产生的免疫逃逸机制导致局部免疫抑制(Taube等,2012,Chen和Han,2015)而非全身系统免疫抑制。
- 在考虑免疫排斥不剧烈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他人免疫细胞的,但要非常慎重,而想要避免免疫排斥,用自体的当然会更好,这也是时下免疫细胞存储业务存在和盛行的原因。
- 肿瘤一旦形成,患者的免疫力即抗肿瘤的能力下降,而免疫治疗就是帮助患者把自身免疫漏洞想办法给堵上,这样就可以对肿瘤形成阻挡,这就是免疫治疗的基本理念。
- 在细菌性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引起组织的严重损伤。
- 出乎意料的是,在高达60%的患者中观察到了与伊匹木单抗治疗相关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Hodi et al., 2010);这说明现有的临床前模型在预测患者irAEs发生率方面存在局限性。